2017-07-27
螨類屬于蛛形綱,蜱螨目,俗稱紅蜘蛛。種類多,危害廣,在日常栽培作物上常見螨類有紅蜘蛛、黃蜘蛛、白蜘蛛三種。現從基本信息(分類、危害、寄主)、形態識別、發生規律、抗藥性、防治方法等方面來識別與比較。
一、基本信息
1、生物學地位:柑橘紅蜘蛛學名柑桔全爪螨,柑橘黃蜘蛛學名柑橘始葉螨、柑橘四斑黃蜘蛛,白蜘蛛學名二斑葉螨,三者同屬蛛形綱,蜱螨目、葉螨科,天敵有中華草蛉、塔六點薊馬、食螨瓢蟲等。
2、危害:三者以成螨、幼螨、若螨群集葉片、嫩梢、果皮上吸汁危害,引致落葉、落果,尤以葉片受害為重,造成失綠,終致脫落,嚴重影響樹勢和產量。
紅蜘蛛:被害葉面密生灰白色針頭大小點,甚者全葉灰白。
黃蜘蛛:被害葉片失綠形成大黃斑,葉背凹陷,正面突起,凹陷部常有絲網覆蓋。
白蜘蛛:為害焦糊狀,在葉片正面或枝杈處結一層白色絲絹狀的絲網。
3、寄主:柑橘紅蜘蛛和黃蜘蛛主要分布在中國各柑橘產區,白蜘蛛主要危害蔬菜、大豆、花生、高粱、蘋果、桃、溫室花卉等多種作物和近百種雜草。
二、形態識別
變態過程為卵-幼螨-若螨-成螨。
成螨:成螨體形大小白蜘蛛>紅蜘蛛>黃蜘蛛,有足4對。柑橘紅蜘蛛成螨紫紅色,背面有13對瘤狀小突起。黃蜘蛛體近梨形,淺黃白色。白蜘蛛橢圓形,體白色,體背兩側各具1塊黑色長斑。
卵:三種螨大小均一,有光澤。紅蜘蛛呈扁球形,鮮紅色,頂部有一垂直的長柄。黃蜘蛛呈圓球形,橙黃色,頂端有一短柄。白蜘蛛呈球形,光滑,初產為乳白色,漸變橙黃色,將孵化時現出紅色眼點。
幼螨:紅蜘蛛色較淡,有足3對。黃蜘蛛幼螨初孵近圓形,淡黃色,春秋季約經1天后雌螨背面即可見4個黑斑。白蜘蛛幼螨初孵時近圓形,白色,取食后變暗綠色,眼紅色。
若螨:三者若螨體形與成螨相似,但體形較小。
三、發生規律
分布:柑橘紅蜘蛛屬陽性葉螨,主要分布在樹冠外圍和上部。黃蜘蛛不喜強光,多在葉背棲息,樹冠的下部和內膛較頂部和外圍受害重,樹冠的的東北面較西南面受害重。白蜘蛛主要集中在下部老葉上,葉正面多于葉背。
危害時期:柑橘紅蜘蛛一年有2個發生高峰期,春梢期4-6月和秋梢期9-11月。黃蜘蛛較紅蜘蛛早發生10-15天,在春芽萌發至開花前后(3-4月)是危害盛期,如此時低溫少雨危害嚴重。白蜘蛛發生時期主要是5-7月份。
發生條件:柑橘紅蜘蛛、黃蜘蛛以卵或成螨在柑橘葉背面或枝條芽縫中越冬,柑橘紅蜘蛛在氣溫12-26℃時發生,20℃左右時最適。最適相對濕度在70%左右;黃蜘蛛發生溫度略低,12-22℃時發生,最適溫度15℃,低濕;白蜘蛛發生的條件是高溫干旱,適溫29-37℃,相對濕度35-55%。
發生代數:三種螨的發生代數主要受溫度的影響,世代重疊且繁殖能力極強。柑橘紅蜘蛛在25℃時,完成一代需16天,在廣西一年發生15-20代之間。黃蜘蛛在23.5-35.4℃時完成一代需23.2天,在廣西年發生12-16代。白蜘蛛在25℃下發生一代需11.04天,在南方發生20代以上,在北方12-15代。
四、抗藥性規律
白蜘蛛抗藥性>黃蜘蛛抗藥性>紅蜘蛛抗藥性
1、果農由于用藥不當和防治技術不到位, 常導致紅蜘蛛再猖獗,給柑橘生產帶來嚴重的影響,當前柑橘區紅蜘蛛普遍發生,抗藥性屬中等偏重。
2、柑橘黃蜘蛛主要發生于早春季節,且抗藥性較大,防治相對困難。
3、白蜘蛛具有很高的抗藥性,對一些常用殺螨劑如噠螨靈、甲氰菊酯等具有很強 的抗性, 防效低于70%。與其它葉螨相比其對噠螨酮的致死劑量要高144倍,近年來發現, 該螨對一些新的殺螨劑多次使用后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, 且用藥次數越多, 濃度越高, 抗性越強。因此藥劑防治要困難的多。
五、綜合防治技術措施
三種螨類的防治,應采取改善果園生態環境、加強肥水管理、增強樹勢、保護利用天敵、科學使用農藥等綜合防治措施,才能安全、經濟、有效地控制發生、危害。
1、加強栽培管理
(1)加強果園水肥管理。管理粗放的柑橘園,要加強肥水管理,增施有機肥、磷鉀肥,增強樹勢,提高植株的抗蟲力;改善水利設施,做到澇能排旱能灌,有條件的果園可安裝噴灌系統,提高果園濕度。
(2)改善果園生態環境果園四周搞好綠化,并做好果園覆蓋,如種植豆類作物或藿香薊等雜草,改善果園小氣候,有利于天敵的活動與繁衍,可有效減輕危害。
(3)做好冬季修剪。清園工作,冬季修剪徒長枝、病蟲枝、蔭蔽枝,集中燒毀,并用石硫合劑或機油乳劑進行清園。
2、保護利用天敵
對柑橘紅蜘蛛控制作用顯著,尤其是捕食螨和食螨瓢蟲。
3、加強監測,適時噴藥防治
(1)當20%的葉片和果實發現有害螨;或用10倍的手提放大鏡觀察,平均每葉有蟲1-2頭,應立即組織噴藥。
(2)噴藥防治時必須先噴樹冠的內部,后噴樹冠的外圍,葉背和果實的陰暗面,應周密噴霧,才能收到較好的防治效果。
(3)藥劑可選用:嘉育、蠻牛、獅吼滿等。
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68號 戰略合作:共贏傳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