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6-30
自6月中旬以來,南方多地連續降雨,甚至發生洪澇災害,適溫高濕天氣對一季中(晚)稻病蟲害的發生和擴展十分有利。由于水稻“兩遷”害蟲大量持續遷入,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出現遷入高峰,田間蟲量增長快。稻瘟病在部分一季中(晚)稻發生,且病情發展迅速;紋枯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;二代二化螟蛾峰出現在6月22日,預計卵孵高峰為6月29日至7月2日。鑒于此情,根據水稻主要病蟲害發生動態特提出以下防治意見。
一、水稻主要病蟲害發生動態
稻飛虱:湖南部分監測點單日單燈誘測到稻飛虱過萬頭遷入峰,由白背飛虱傳播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(南黑)流行成災的潛在風險增加。江西一季中(晚)稻稻飛虱百叢蟲量,全南縣部分稻田有成蟲600-1200只;修水縣溪口、港口等鄉鎮500-1200只,高的5000-7000只,受害禾苗枯黃;宜春市一般300只左右,高的800只以上。廣西玉林地區調查108塊田,達防治指標的有51塊占47.23%,其中大發生以上的13塊,占12.04%,大多數田塊以1、2齡若蟲為主;出現短翅型成蟲田塊29塊,占26.86%;有短翅型成蟲田塊蟲量一般17~20頭/百叢,高的42~80頭/百叢。抽穗較遲的地方發生較重,其中興業、福綿的蟲量較多,若蟲密度一般3000~5000頭/百叢,個別田塊高達20000~30000頭/百叢。
稻縱卷葉螟:田間出現多次遷入峰,江西6月25日調查稻縱卷葉螟畝蛾量,章貢區、安遠、上猶、浮梁、資溪一般500-1000只,高的1000-3000只,最高7000-10000。湖南調查一季稻田加平每畝幼蟲4500條,高丘蟲量10100條,卷葉率高達10%以上,外地蟲源與本地蟲源混合發生。該省各地6月上中旬以來已組織防治,但因降雨多,防效大多不理想。
二化螟:湖南祁東、衡山植保站系統調查,二代二化螟蛾峰出現在6月22日左右,預計卵孵高峰為6月29日至7月2日。祁東6月21日至23日觀察區調查,高峰日燈下誘蛾47只,比去年增20只。中稻畝平幼蟲429條,高丘2143頭,枯鞘株率0.33%,早稻已呈白穗為害癥狀,全縣應治面積80%。
稻瘟病:江西當前部分一季中(晚)稻發生稻瘟病,且病情發展迅速,葉瘟已在豐城、臨川、宜黃、永修、萬年等10余縣發生,病葉率一般3-5%,豐城、臨川、宜黃嚴重田塊高達40%以上,受害禾苗嚴重坐蔸。廣西陽朔、蒼梧、金秀等縣調查稻瘟病,葉瘟病株率一般2.5%,高的7.1%~ 23.1%;病葉率平均2.6%~8.7%,高的21.2%~ 30.6%;病指一般為0.6~3.5,最高10.6。近日穗頸瘟在個別地方已經出現,病穗率一般為0.3%~ 1.0%,高的2.8%,預計發生流行盛期預計在6月下旬末至7月上旬。
紋枯病:湖南紋枯病已進入流行高峰期,據祁東6月21日至23日調查,平均病蔸率35.7%,高丘100%;平均病株率11.2%,高丘42.1%,預計全縣7月上旬應治面積90%以上。廣西6月25日報道,目前紋枯病正處于流行盛期,據灌陽、博白、柳江等縣調查:病叢率一般4.5%~28%,高的40.8%~63.0%,桂北、桂東南的局部田塊達到88%~100%。病株率一般10.8%~16.6%,高的34%~ 55%,局部88.6%。病情指數一般2.5~8.9,高的17.5~33.7。
二、防治意見
1、主攻對象:
中稻、一季稻田:主攻二代二化螟、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,挑治紋枯病、葉瘟、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和稻曲病等;
早稻遲熟田(7月15日前不能收割的):主攻紋枯病、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和二代二化螟,挑治稻瘟病;
晚稻秧田:主攻二代二化螟、稻薊馬、稻飛虱,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。
2、防治時間:6月29日—7月5日
3、藥劑配方
(1)防治卷葉螟、二化螟:畝用12%甲維?氟苯蟲酰胺微乳劑(泰作)30ml即可防治二化螟,又可防治卷葉螟。選用1.14%甲維鹽乳油(阿銳鋼)120-150ml、5%透皮阿維菌素乳油40ml防治稻縱卷葉螟。
(2)防治稻飛虱:畝用50%吡蚜酮水分散粒劑(圣約翰)15g。在早稻遲熟田,稻飛虱百叢蟲量2-3萬頭時,可畝用45%馬拉硫磷乳油(虱狼)90ml+50%吡蚜酮水分散粒劑(圣約翰)15g。
(3)防治紋枯病:畝用40%氟環?多菌靈懸浮劑(翠米)36ml、或43%戊唑醇懸浮劑(翠箭)12毫升、或80%戊唑醇可濕性粉劑8-10克。
(4)防治稻瘟病:畝用75%三環唑可濕性粉劑(麗艷)45g。
(5)防治薊馬:畝用48%淘益毒死蜱乳油90毫升。
以上藥劑配方每畝兌水30-45千克于陰天或晴天上午11點前或下午4點后細點均勻噴霧,避免高溫或雨前施藥。晚稻秧田凡未用高巧等拌種劑的應結合防治其它病蟲,于一葉一心至移栽前3-5天,防治飛虱1-2次,以達到“治虱防矮”目的。
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68號 戰略合作:共贏傳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