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7-18
隨著早稻的陸續收割,我國長江中下游、江南中北部、華南西北部、西南地區東部7月上、中旬大范圍持續降雨天氣,“兩遷”害蟲頻繁的遷入,南方稻區中、晚稻病蟲害田間蟲量出現同期突增峰,危害程度繼續加重。一季稻葉瘟進一步擴展,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南方一季稻、中稻區將陸續顯癥。據全國農技中心測報處7月8日預報,全國水稻病蟲害累計發生2.6億畝次,其中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、螟蟲、稻瘟病、紋枯病和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累計發生面積分別為7008萬畝次、4863萬畝次、7480萬畝次、824萬畝次、5978萬畝次和17.3萬畝次。
一、當前病蟲害發生態勢
1、稻縱卷葉螟:由于受7月4-6日連續降雨天氣影響,蟲源隨之遷入、與本地成蟲混合發生,世代重疊,并大量產卵。據廣西灌陽縣植保站調查,該縣第四代稻縱卷葉螟在6月29~7月4日出現蛾峰。其中面上調查, 6月29~30日田間趕蛾,達到1400頭/畝, 最高達 3020頭/畝;7月5日前后的降雨天氣,有利于成蟲產卵孵化,預計第四代稻縱卷葉螟低齡幼蟲高峰期為7月14~20日;據江西太和縣植保站近期調查,7月11—13日田間出現一個卷葉螟發蛾高峰,畝蛾量一般為390—980只,高達1300只,一晚田未防治好田塊的卷葉率為16.94-25.6%,高達30.44%。預計在7月下旬初出現一個幼蟲高峰,主要集中在一晚、早栽二晚田危害。據湖南寧鄉縣植保站監測調查,稻縱卷葉螟系統觀測田蛾峰7月8日,畝平蛾量593頭、畝平卵量58010粒,同日巷子口點畝平蛾量4150頭;預計稻縱卷葉螟幼蟲高峰期畝平20000~30000頭。
2、稻飛虱:據湖南懷化市植保植檢站統計各縣市區植保站7月4-7日調查數據,稻飛虱加平成若蟲1006頭/百蔸(其中長翅成蟲116頭、短翅成蟲8頭,百蔸短翅成蟲超過5頭為大發生指標),比去年同期增加33.3%,嚴重田達9620頭/百蔸,加平百株卵562粒,比去年同期增加89.2%。據湖南祁東縣植保植檢局7/12-7/15查中稻稻飛虱,觀察區平均百蔸蟲量486只,高丘1050只,普查平均百蔸蟲量509只,高丘1530只,其中褐飛虱占比59.3%,短翅百蔸蟲量15只,預計7月下旬將出現本代若蟲高峰。
3、其它病害:稻瘟病和紋枯病在南方稻區進一步擴展,總體發生程度重于上年同期。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在華南、西南和江南稻區陸續顯癥。據廣西灌陽縣植保植檢站預報,6月下旬至7月上旬以來,下雨天氣多,高溫高濕,使水稻葉瘟在老病區和種植感病品種的田塊發生流行,個別田塊發病嚴重,病葉率高的達56%,病情指數最高11.5,禾苗的功能葉有新病斑和急性型病斑。預報葉瘟發生程度為中等偏輕;穗瘟于7月下旬至8月中旬發生流行危害,發生程度中等局部偏重。
二、防治意見
當前時晴時雨的高溫高濕天氣非常適合水稻各種病蟲害的發生流行,稻縱卷葉螟、稻飛虱目前正處于防治關鍵時期,四代卷葉螟盛蛾期:7月5日—7月20日;發蛾高峰期:7月8日—7月18日;盛孵期:7月15日—7月30日;幼蟲高峰期:7月18日—7月28日;盛夏不熱、頻繁降雨天氣,有利于遷飛性害蟲大發生。同時,紋枯病、稻瘟病也處于流行期,預防稻曲病、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刻不容緩。
1、主攻對象
主攻中稻、一季稻田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、紋枯病,挑治稻瘟瘟、預防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和稻曲病等。
2、防治時間 7月18日-7月22日,依蟲量是否達到防治指標和生育期先后順序用藥。
3、藥劑配方
(1)防治卷葉螟:畝用12%甲維?氟苯蟲酰胺微乳劑(泰作)30ml防治卷葉螟,也可選用1.14%甲維鹽乳油(阿銳鋼)120-150ml、5%透皮阿維菌素乳油40ml防治稻縱卷葉螟。
(2)防治稻飛虱:畝用50%吡蚜酮水分散粒劑(圣約翰)15g。在一季稻田,稻飛虱百叢蟲量2-3萬頭時,可畝用45%馬拉硫磷乳油(虱狼)90ml+50%吡蚜酮水分散粒劑(圣約翰)15g。
(3)防治紋枯病:畝用40%氟環?多菌靈懸浮劑(翠米)36ml、或43%戊唑醇懸浮劑(翠箭)12毫升、或80%戊唑醇可濕性粉劑8-10克。
(4)防治稻瘟病:畝用75%三環唑可濕性粉劑(麗艷)45g。
(5)防治薊馬:畝用48%淘益毒死蜱乳油90毫升。
以上藥劑配方每畝兌水30-45千克于陰天或晴天上午11點前或下午4點后細點均勻噴霧,避免高溫或雨前施藥。
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68號 戰略合作:共贏傳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