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7-24
玉米褐斑病是近年來在我國發生嚴重且較快的一種玉米病害。該病害在全國各玉米產區均有發生,其中在河北、山東、河南、安徽、江蘇等省危害較重。該病主要發生在玉米葉片、葉鞘及莖稈上。先在頂部葉片的尖端發生,最初為黃褐色或紅褐色小斑點,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,嚴重時葉片上全部布滿病斑,在葉鞘上和葉脈上出現較大的褐色斑點,發病后期葉片的病斑處呈干枯狀。
褐斑病菌孢子借風雨傳播到葉片上侵入危害,7-8月高溫、高濕有利于發病。低洼地塊,缺肥地塊、密度大、通風不暢的地塊發生較重。加上玉米施肥量不足和施肥不均衡,也降低了玉米抗病性,導致褐斑病的嚴重發生。
防治方法:
在玉米褐斑病發病初期用“翠米”(40%氟環唑?多菌靈懸浮劑)一袋12毫升加上“民多收”(0.0075%天然蕓苔素)一袋5毫升進行噴霧,一畝地噴兩桶水。噴藥時要避開高溫時間,盡量在下午5時以后施藥。
在防治玉米病害的同時,要注意結合甜菜夜蛾等青蟲防治,噴藥時加上“阿銳鋼”(1.14%甲維鹽),病蟲兼治。
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68號 戰略合作:共贏傳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