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5-07
近年來,由于兩系雜交稻、優質稻和超級稻種植面積越來越大,耕作制度改變及氣候變暖等原因,水稻病蟲害發生危害日益嚴重。水稻的主要病蟲害有:二化螟、稻縱卷葉螟、稻飛虱、紋枯病、稻曲病和稻瘟病。了解病蟲發生規律、適時噴施高效、低毒、持效期長的農藥,才能確保水稻免受病蟲危害,實現水稻高產、優質、高效的目標。
二化螟的防治:①.危害特點 二化螟俗稱“鉆心蟲”,一年發生三至四代,在本地稻樁或稻草內以幼蟲和蛹越冬。第2年蟻螟孵出后,先在葉鞘內側群集危害,造成枯鞘;2齡后開始轉株危害,造成枯心、白穗和蟲傷株等。一般1頭幼蟲可危害水稻植株3~5株。②.防治適期 5月10日左右防治第1代二化螟,6月下旬至7月上旬防治第2代二化螟,8月10日左右防治第3代二化螟,局部地區9月中旬防治第4代二化螟。③.防治方法 :在二化螟卵孵高峰期,每畝用12%甲維?氟苯蟲酰胺微乳劑(泰作)20-30 ml兌水30-45kg噴霧。在二化螟發生特別嚴重或錯過施藥適期的稻田應酌情加大劑量,每畝用 12%甲維?氟苯蟲酰胺微乳劑(泰作)30-40 ml兌水45kg噴霧。
稻縱卷葉螟的防治:①.危害特點:稻縱卷葉螟是一種遷飛性害蟲,每年隨早春南風或隨臺風從東南亞、海南島等地從南到北遷移。主要是6月中旬~9月中旬在早稻后期、中稻和晚稻上發生危害。②.防治適期:防治縱卷葉螟的關鍵是:用藥時期要準,水量要足,噴霧要細而均勻。當田間開始出現小蟲苞時,即蛾高峰后7天左右開始用藥。③.防治方法 每畝用12%甲維?氟苯蟲酰胺微乳劑(泰作)20-30 ml兌水30-45kg噴霧。蟲量特別大時,每畝另加用1.14%甲維鹽微乳劑(阿銳鋼、喜力)60-90ml兌水45kg均勻噴霧。
稻飛虱的防治:①.危害特點:危害水稻的飛虱主要有褐飛虱和白背飛虱,為遷飛性害蟲。常以成蟲、若蟲群集在稻株基部吸汁,嚴重時可造成水稻“穿孔”、倒伏和減產。②.防治適期與方法:防治飛虱的關鍵是:時間要早,水量要足(畝用水量45~60kg),噴霧要均勻,部位要準。早稻提倡在孕穗中后期施藥,中稻、晚稻要求在分蘗末期和孕穗后期各防治1次,藥液重點噴灑在植株中下部。早稻、中稻前期,田間以白背飛虱為主時,在低齡若蟲發生高峰期每畝用50%吡蚜酮水分散粒劑(圣約翰)10-15g兌水45kg噴霧。在中稻后期或晚稻,田間以褐飛虱為主,在低齡若蟲發生高峰期每畝用用50%吡蚜酮水分散粒劑(圣約翰)15g兌水45kg噴霧。在飛虱大發生時,用圣約翰防治稻飛虱,一定要和擊倒速度較快的藥劑如虱狼、毒死蜱等現混現用,每畝可采用圣約翰15g加虱狼100ml、或用50%吡蚜酮水分散粒劑(圣約翰)15g加48%淘益毒死蜱80ml兌水45~60kg噴霧。
紋枯病的防治:①.危害特點:紋枯病主要危害葉鞘及葉片,嚴重時也侵害稻穗和深入莖稈。一般在分蘗期開始發病,拔節期至孕穗期為發病高峰期。②.防治適期與方法:在分蘗末期至破口前防治一、二次,每畝用40%氟環?多菌靈懸浮劑(翠米)24 ml、或30%苯甲?丙環唑乳油(福米)15 ml、43%戊唑醇懸浮劑(翠箭)10-20ml兌水30-45kg噴霧。
稻曲病的防治:①.危害特點:稻曲病是水稻穗期主要病害之一。初見穎殼合縫處露出淡黃色塊狀物,后逐漸膨大,發展到包裹整個穎殼。病粒比鍵谷大三四倍,成為墨綠色表面平滑的菌塊。最后開裂,散出墨綠色粉末。稻曲病不僅影響產量,更主要是影響米質。②.防治適期與方法:金優、兩優和T優等優質稻系列易感染稻曲病,這些品種在破口前5~7d需噴藥1次。如破口時正趕上陰雨天光照少,則在第1次用藥后7~10d再噴藥1次。每畝每次用40%氟環?多菌靈懸浮劑(翠米)24 ml 、或用43%戊唑醇懸浮劑(翠箭)10-20ml兌水45kg防治稻曲病,可同時防治紋枯病、稻粒黑粉病和葉鞘腐敗病等多種水稻穗期病害,并且可以抗倒伏,延長劍葉功能期,防治稻穗掉粒,增產增收。
稻瘟病的防治:①.危害特點:水稻整個生育期皆可發生,主要危害葉片、莖稈、穗部,根據危害時期、部位分為苗瘟、葉瘟、節瘟、穗頸瘟、谷粒瘟,形成”坐蔸”死苗現象和穗頸、穗軸易折斷。②.防治適期與方法:苗、葉瘟防治分別在三葉期前后,畝用75%三環唑 WP(麗艷)30克噴霧;防治穗瘟于水稻破口始穗期施第一次藥,在齊穗期施第二次藥,畝用75%三環唑 WP(麗艷)45克。
據衡陽市植保植檢站2013年對 “泰作、翠米、圣約翰”進行水稻全程用藥試驗示范,泰作對二化螟防效達92%以上、對卷葉螟防效達94%以上、圣約翰對稻飛虱防效95%以上,翠米防治紋枯病85%以上、對稻曲病防效90%以上,每畝增產稻谷54kg,為農民增加收入137元。
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68號 戰略合作:共贏傳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