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05-09
據全國農技推廣中心病蟲測報處預報,4月中下旬以來,我國主要冬麥區氣溫持續偏高,特別是黃淮華北主產麥區近20天平均氣溫偏高1-4℃,小麥生長發育迅速,已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時期。目前,冬小麥在西南大部和陜南處于乳熟至收獲期,長江中下游、江淮、江漢處于揚花后期至灌漿期,黃淮、華北南部、陜西關中處于抽穗揚花期,華北北部、西北南部、南疆處于拔節至孕穗期,西北大部和北疆處于拔節期。截至4月30日,全國小麥重大病蟲害累計發生面積4.5899億畝,比去年同期增加1.4%。其中條銹病、白粉病、紋枯病累計發生面積分別為2045萬畝、4251萬畝、12054萬畝,分別比去年同期增加50.4%、68.4%、2.2%;蚜蟲、麥蜘蛛、吸漿蟲、赤霉病累計發生面積分別為16979萬畝、7961萬畝、2219萬畝、390萬畝,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4.5%、3.8%、10.7%、62.5%。隨著長江以南地區小麥陸續黃熟,小麥病蟲害發生重點區域已轉移至黃淮華北麥區,當前蚜蟲密度急劇上升,條銹病向東向北快速擴展,白粉病迅速蔓延局部重發,赤霉病具備流行天氣條件,穗期病蟲重發態勢明顯。
一、 發生動態
蚜蟲近期在黃淮和華北南部麥區蟲口密度急劇上升。陜西、山西、山東、河南、河北平均百株蚜量分別為750頭、550頭、466頭、331頭、144頭。各地均有高密度田塊出現,河南大部、山東西南部(菏澤、濟寧)、山西南部(運城)、陜西關中、河北南部(邯鄲、邢臺)等地均已上升至旗葉甚至穗部為害,部分嚴重地塊甚至出現“油株”,其中河南內鄉、陜西蒲城、山東菏澤、山西萬榮、河北大曹莊最高百株蚜量達到28517頭、20000頭、5000頭、5000頭、4500頭。華北北部、西北大部處于始盛期,北京、天津平均百株蚜量為20-100頭,甘肅、寧夏、新疆平均百株蚜量低于10頭。
條銹病4月中下旬在湖北江漢平原和西北部、河南中南部麥區見病區域多、發生面積倍增,陜西關中、甘肅隴南、安徽沿江和江淮麥區集中顯癥,4月底至5月初山西南部、山東西南部始見。目前,除西南4省(市)以外的發生面積為1408萬畝,占全國發生面積的68.9%。其中,湖北、河南發生面積分別為691.5萬畝、510.0萬畝,分別是去年同期的1.5倍、4.8倍,為近5年來最高,且湖北大部、河南南部已進入全田擴散流行階段,豫西和豫北黃河南岸已零星見病;陜西、甘肅、安徽發生面積分別為143.8萬畝、57.3萬畝、5.3萬畝,略高于去年同期,分別比兩周前增加了2.7倍、1.8倍、52倍,大部地區處于點片發生狀態;山西芮城、山東成武分別于4月24日、5月4日查見發病中心,始見期分別比去年偏早5天、19天,比常年同期偏早10天以上,且田間發病由中下部葉片向上部葉片擴展。
白粉病在江淮黃淮麥區發生面積大、局部地區偏重發生。目前,江蘇、河南、山東、山西、陜西5省發生面積達3149.8萬畝,占全國發生面積的74.1%。其中,山東濟寧、山西運城、陜西關中、河南北部灌區等地一般田塊病葉率15%-30%,部分稻茬麥、早播旱地麥病葉率為75%-100%,陜西眉縣常發區重病田病株率100%,病葉率49%,嚴重度10%-40%-60%,病情指數19.6。
赤霉病在湖北江漢平原和鄂東、安徽江淮中南部、江蘇南部和沿江陸續顯癥,全國見病面積比2014年、2013年同期分別減少62.5%、10.6%,接近2012年同期。其中,湖北主要發生區為江漢平原荊州、天門、仙桃和鄂東黃岡,病田平均病穗率4.4%,高于歷年同期,但低于2011年的7.7%;重發區平均病穗率,江漢平原為12.8%-19%、鄂東5.2%-8%,團風縣重病田平均病穗率達26%。安徽、江蘇一般病穗率為0.1%-1.9%,發病程度較低。
二、發展趨勢
據國家氣候中心預報,5月份,黃淮和華北主產麥區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,降水接近常年或略偏少,其中安徽和江蘇北部、河南北部、山東和河北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0.5-1℃,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10%-20%,有利于蚜蟲等喜旱性害蟲的發生危害;河南西部、山西、西北大部、新疆北疆和東疆降水較常年偏多10%-50%,有利于條銹病、白粉病等病害的擴散流行。另據中央氣象臺預報,未來十天,江淮、黃淮、華北麥區將出現數次降雨過程,有利于條銹病向北擴展,白粉病發生程度會進一步加重;同時,由于該地區小麥正處于抽穗揚花的易感生育期,赤霉病流行風險大。
三、防治戰役安排
1、防控對象:小麥穗期病蟲害主要以麥蚜、白粉病、葉銹病、赤霉病為防治重點,兼治多種病蟲。
2、防治指標:穗蚜500頭/百穗;葉銹病病葉率5%;白粉病病葉率10%;赤霉病病穗率3%;麥葉蜂30頭/平方米。
3、防治方法:
以一噴三防補貼物資為基礎,可根據病蟲發生情況的不同,力爭將病情控制在為害初期;對赤霉病要根據揚花期天氣預報,搶時搶晴預防,適當調整用藥。
1、蚜蟲:每畝可用圣約翰(50%吡蚜酮水分散粒劑)10克加正反透(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)每畝分別為10毫升混合兌水50-60kg噴霧,既可防治蚜蟲,又可兼治麥葉峰。
2、白粉病、銹病:可用翠米(40%氟環唑?多菌靈懸浮劑)每畝24克,兌水50-60kg噴霧;
3、赤霉病:可用翠箭(43%戊唑醇懸浮劑)每畝12~16克,或翠隆(80%戊唑醇可濕性粉劑)21~42克,或25%氰烯菌酯懸浮劑每畝100~150克,兌水50-60kg噴霧防治。
病蟲混合發生地塊,結合預防干熱風,可加入0.2%~0.3%磷酸二氫鉀或氨基酸水溶性肥或海藻酸有機水溶性肥料,將上述殺蟲防病藥劑混合使用,達到“一噴三防”的效果。有紅蜘蛛需要兼治的,可適量加入嘉育或透皮阿維菌素等。
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68號 戰略合作:共贏傳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