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-03-08
冬小麥已開始進入返青期,正是加強田間管理、促進苗情轉化、搭好豐產架子的關鍵時期。
目前,主產區土壤底墑總體較好,苗情長勢好于上年和常年,但部分地區存在苗情長勢不平衡、病蟲草害基數大、凍害發生等不利因素,初春天氣不確定性也較大。
針對當前冬小麥苗情長勢和氣候特點,春季田間管理要重點抓好“一促(促弱轉壯)、兩控(控旺長、控病蟲)、三防(防凍害、防干旱、防干熱風)”,夯實夏糧豐收基礎。
抓好田間管理:
去年秋播以來,大部分地區降水充沛、熱量充足,土壤墑情適宜,播種質量高,出苗質量好,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形成冬前壯苗,越冬期苗情好于上年和常年。但部分地區受秋季連陰雨的影響,前茬作物收獲推遲,小麥播期拉長,加之出苗后氣溫偏高,旺苗弱苗并存;部分搶墑播種的麥田出現旱情;小麥條銹病存在潛在的重度流行風險,部分地塊莖基腐病、紋枯病等病害發生較重,雜草發生密度較大。
春季田管重點是:強化分類指導,科學肥水運籌,促弱苗早發增蘗、穩壯苗生長保蘗、控旺苗過多分蘗,構建合理群體;突出防災減災,防控病蟲草害,力奪夏糧豐收。
一是鎮壓劃鋤,提溫保墑。開春后進行麥田鎮壓,以踏實土壤,促根生長。及時劃鋤,破除板結,改善土壤通透條件,消滅雜草;弱苗淺中耕增溫促長,旺苗深中耕控長。
二是分類管理,肥水調控。對地力水平一般的一二類苗,起身期結合澆水畝施尿素15公斤,促苗穩健生長,提高分蘗成穗率,培育壯稈大穗。對地力水平較高的一二類苗,前控后促,拔節期結合澆水畝施尿素10公斤,促穗大粒多。對晚播弱苗,控制早春澆水,以免降低地溫而影響麥苗生長,返青期趁墑追施氮肥,促苗早發快長,促弱轉壯。對沒有出現脫肥現象的過旺麥田,在鎮壓和噴施化控劑等控制措施的基礎上,將追肥澆水時期推遲到拔節中后期,控制群體旺長。
三是防控病蟲,化學除草。加強小麥條銹病監測防控,做好紋枯病、莖基腐病、麥蜘蛛、蚜蟲等病蟲害綜合防治,選用對路藥劑,早防早治,統防統治。對冬前沒有化除的麥田,根據田間雜草種類、草相,選擇適宜除草劑,嚴格按照使用濃度和技術操作規程進行化除,以免發生藥害。
四是防控凍害,控旺防倒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在寒流來臨前及時灌水,以改善土壤墑情,調節近地面層小氣候,減小地面溫度變幅,減輕凍害發生。凍害發生后,應及時采取追肥等補救措施,促進受凍麥苗盡快恢復生長。對長勢偏旺的麥田,要及時采取深中耕、鎮壓、化控等措施,保苗穩健生長,為預防后期倒伏打好基礎。
重防小麥條銹病發生:
近日,全國農技中心發布了《2021年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全國發生趨勢預報》。預計2021年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呈重發態勢,全國發生面積14.28億畝次,同比增加17.5%。其中小麥條銹病對小麥生產構成安全風險,尤其要重點防范。
小麥條銹病是小麥三種銹病中發生面積最廣,對小麥生產最具毀滅性的氣傳葉部病害之一,引起植株葉片早衰,灌漿不良,籽粒秕瘦,嚴重影響小麥的產量和品質。流行年份可減產20%-30%,嚴重時可造成小麥絕收,嚴重威脅著我國的糧食安全。
防治小麥條銹病,要堅持“發現一點,防治一片”的防治策略。小麥條銹病一旦發生,蔓延很快,如果防治不及時,就會快速擴散,影響防治效果。
防治藥劑可選用三唑酮、烯唑醇、戊唑醇、氟環唑、已唑醇、丙環唑、醚菌酯、吡唑醚菌酯、烯肟·戊唑醇等。
中科推薦用藥:
翠米(40%氟環唑·噻呋酰胺SC)
——防病治病又增產,穗大粒飽金燦燦
產品優勢:獨有配方,活性更高,具有很好的保護、治療和鏟除的作用,持效期長,壯苗增產,改善品質。
用法用量:在病害發生初期,用翠米(50%的噻呋氟環唑)16g/畝進行噴施,隔10-15天后再施藥一次,可有效防治、預防小麥銹?。l銹病、葉銹病、稈銹病)。
濟南中科“麥金燦”套餐
——用了中科“麥金燦” 穗大粒飽金燦燦
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68號 戰略合作:共贏傳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