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2-26
根據2013年浙江省糧油作物主要病蟲發生情況、耕作栽培制度和品種布局等情況,結合主要病蟲歷年發生演變規律和氣候條件等因素,經綜合分析預測,2014年浙江省油菜和小麥主要病蟲呈中等發生態勢,水稻主要病蟲呈偏重發生態勢,總體與2013年相近。預計2014年麥類病蟲發生面積約為250萬畝次,油菜病蟲發生面積約為500萬畝次,水稻病蟲發生面積約為1億畝次。
一、主要病蟲發生趨勢預測
1. 麥類赤霉病:中等發生,其中小麥赤霉病為中等偏重發生,預計發生面積為70萬畝。
2. 麥類蚜蟲:中等發生,預計發生面積為150萬畝次。
3. 麥類灰飛虱:中等偏輕發生,預計發生面積為30萬畝次。
4. 油菜菌核病:中等發生,預計發生面積為180萬畝。
5. 油菜霜霉?。褐械绕匕l生,預計發生面積為180萬畝。
6. 油菜蚜蟲:中等偏輕發生,預計發生面積為140萬畝次。
7. 稻飛虱:總體為中等偏重發生,其中白背飛虱為中等發生;褐飛虱為中等偏重,局部大發生;穗期灰飛虱為中等偏輕發生。預計白背飛虱發生面積約為1500萬畝次,褐飛虱發生面積約為2500萬畝次,灰飛虱發生面積約為200萬畝次。
8. 稻縱卷葉螟:中等偏重發生,地區間發生不平衡,預計發生面積為2500萬畝次。
9. 水稻螟蟲:以二化螟為主,地區間發生差異大,一代二化螟為中等偏重發生,其余各代為中等發生。嘉興地區大螟為害逐漸上升。預計發生面積為1200萬畝次。
10. 紋枯病:中等偏重發生,預計發生面積為1200萬畝。
11. 稻瘟病:中等發生,但存在區域性潛在流行的可能。穗瘟在山區、老病區感病品種上可能發生較重,預計發生面積為50萬畝。
12. 水稻病毒?。簵l紋葉枯病、黑條矮縮病和南方黑條矮縮病為中等偏輕發生,預計發生面積約為50萬畝。
13. 水稻細菌性病害:細菌性條斑病在浙南沿海稻區中等發生;白葉枯病為輕發生,預計發生面積約為30萬畝。
14. 稻曲病:中等發生,如感病生育期氣候條件適宜有重發的可能,預計發生面積約為300萬畝。
二、預測依據
1. 冬前病蟲基數
2013年二化螟為中等發生。據部分測報站11月中旬調查,二化螟冬前畝殘蟲量相對較低,主要集中在浙中、浙南及浙東沿海地區,畝殘蟲量一般在200—400之間,如江山站、象山站分別為324頭和212頭,比去年同期分別減少59%和78%;紹興縣站為380頭,接近去年同期的354頭。但由于早稻面積較小,單位面積受蟲量依舊較高,主要以一代二化螟為害為主,仍有偏重發生可能。
2. 耕作制度
隨著經濟作物種類增多,農田中插花現象十分普遍,有利于一些雜食性害蟲如大螟等的轉移為害;單雙混栽、水稻與茭白和甘蔗混栽加重了二化螟的發生程度;單雙混栽特別有利于遷飛性害蟲如:四(2)代和五(3)代縱卷葉螟蛾產卵為害。同時,浙江省以單季稻為主的種植格局在2014年不會有太大的改變,單季稻生育期長,植株高大茂密,目前浙江省種植的水稻品種對一些常發病害如水稻紋枯病、稻瘟病、稻曲病及細菌性病害等無明顯的抗性,若條件適宜,極易引起這些病害的流行和暴發。
3. 氣候條件
據浙江省氣候中心預測, 2014年1~9月平均氣溫全省大部接近常年略偏高,總降水量接近常年,梅汛期有多個降水集中期。春季氣溫變幅大,可能出現春寒或倒春寒天氣,若恰逢大小麥抽穗揚花期和油菜花期,將有利于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流行暴發。盛夏高溫干旱較明顯,有多個熱帶氣旋登陸和影響浙江省,有利于“兩遷”害蟲和紋枯病等水稻主要病蟲的發生流行。
以上預測,僅根據現有的栽培品種和病蟲發生一般規律而作。由于影響病蟲發生的相關因素較多,尤其是氣候條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,因此,上述長期預測僅供參考。
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68號 戰略合作:共贏傳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