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03-26
據全國農技中心預測分析,2024年春季小麥赤霉病、白粉病、紋枯病、莖基腐病、蚜蟲、葉螨、吸漿蟲等病蟲害總體偏重發生。尤其是開春以來,我國黃淮東南部、江淮、江漢、江南等地遭遇兩次低溫雨雪冰凍天氣,麥田濕度大,隨著氣溫回升,紋枯病、莖基腐病等土傳病害發生有加快擴展蔓延的趨勢。為有效控制病蟲危害、助力小麥大面積單產提升,確保小麥豐產豐收,濟南中科特制定了小麥主要病蟲害全程防控技術方案。
返青拔節期
以防治條銹病、紋枯病、莖基腐病為重點,挑治蚜蟲和葉螨。
抽穗揚花期
以預防赤霉病為主,兼顧銹病、白粉病。
灌漿期
重點防控麥穗蚜、白粉病和葉銹病,提倡綜合用藥,達到一噴多效。
1、紋枯病
小麥紋枯病發病初期在小麥近地表的部分形成水漬狀病斑,隨著病情加重,病斑顏色加深,形成云紋狀病斑,后期因養分和水分供應不足,形成枯白穗,小麥減產嚴重。小麥后期95%以上的倒伏都是由紋枯病引起的主要發生在小麥的葉鞘和莖稈上。在小麥拔節后,癥狀逐漸明顯。小麥受紋枯病菌侵染后,在各生育階段出現爛芽、病苗枯死、花稈爛莖、枯株白穗等癥狀。小麥返青至拔節期是小麥紋枯病防治的最佳時期。
2、根腐病
小麥根腐病在土壤過于干旱或潮濕時發生較重,幼苗受凍后病情會加重。土壤板結、播種時覆土過厚、種子帶菌等均可促進苗腐發生。該病癥狀因氣候條件而不同。在干旱、半干旱地區,多引起莖基腐、根腐;多濕地區,除以上癥狀外,還引起葉斑、莖枯、穗頸枯。
3、莖基腐病
小麥莖基腐病多為小麥莖稈基部出現褐色病斑,病斑逐漸擴大至整個節間,莖稈輸導組織不能向上供應植株所需的養分,造成小麥葉片發黃,后期植株折倒、枯死,形成枯白穗。2023年小麥莖基腐病全國大爆發,危害程度大,白穗形成時間早,對比往年每畝地減產300-400斤/畝。
4、赤霉病
小麥赤霉病俗稱“爛麥頭”,是一種典型的氣候型病害。赤霉菌侵染小麥小穗后,當空氣中濕度大時,在病斑處會產生紅色的霉層。從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,主要引起苗枯、莖基腐、稈腐和穗腐,其中為害最嚴重的是穗腐。會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爛。還會引起小麥出現白穗,降低千粒重,影響產量。攜帶赤霉病病菌的小麥粒里含有毒素,可引起人、畜中毒,發生嘔吐、腹痛、頭昏等現象。最適合噴藥的時期是小麥的齊穗期至盛花期。
5、白粉病
小麥白粉病是一種氣傳病害。危害部位以葉片和葉鞘為主,病害嚴重時也可危害莖稈和穗部。發病初期,葉面出現很小的1~2mm的白色霉點,然后逐漸擴大為近圓形白色霉斑。霉斑上面有一層白粉,遇風吹或外力隨風飄散。后期,病部霉層變為灰白色至淺褐色,病斑上散生有針頭大小的小黑粒點。防治小麥白粉病,宜早不宜晚,在發病初期用藥較好,之后再用,效果不太好。
6、銹病
小麥銹病分條銹病、葉銹病和稈銹病3種。是一種氣傳病害。條銹病和葉銹病發病部位主要危害葉片;稈銹病為害部位以莖稈和葉鞘為主,也為害葉片和穗部。群眾形象的區分3種銹病說:“條銹成行,葉銹亂,稈銹成個大紅斑”。三種銹病的共同特點是:受侵染葉片或莖稈上出現:鮮黃色、紅褐色或褐色的夏孢子堆,后期病部生成黑色的孢子堆。該病危害小麥會影響它的發育和灌漿,使麥粒秕瘦,從而影響其產量和品質。
7、蚜蟲
小麥蚜蟲常群居于小麥葉片、莖稈、穗部吸取汁液。被害處,初呈黃色小斑,后為條斑,枯萎、整株變枯至死。 可對小麥進行刺吸危害,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及營養吸收、傳導。小麥抽穗后集中在穗部危害,形成秕粒,使千粒重降低造成減產。因其具有個體小、數量多、繁殖快等特點,一般藥劑難以起到完全殺滅效果,嚴重情況下造成植株整株枯萎甚至死亡
8、麥蜘蛛
麥蜘蛛,因其蟲體小、發生早且繁殖快,易被忽視。葉片受害后先出現白斑,受害葉片卷縮,變黃色或紅褐色;受害植株矮小,穗小粒輕,結實率降低;受害嚴重時不能抽穗,植株枯干而死。
中科翠米--小麥高產技術集成方案
一、方案組成:
二、規格:
三、翠米方案的優勢:
四、翠米方案的用法:
1、第一遍:拔節期前使用,可有效促進小麥分蘗;小麥根系發達、莖稈粗壯、葉片肥厚濃綠;抗寒抗旱;并可預防小麥紋枯病、紅蜘蛛的發生;
2、第二遍:揚花期前使用,可有效促進小麥分蘗揚花成穗;小麥青枝蠟桿不早衰,孕穗大、籽粒飽滿;并可有效預防小麥赤霉、白粉、銹病及小麥蚜蟲的發生。
3、如錯過最佳使用期,仍有顯著的防病、治蟲、增產效果。
根據發展趨勢看,丙硫菌唑.戊唑醇在小麥病害防治方面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品種。因此濟南中科于3月初推出新殺菌劑:英欣--40%丙硫菌唑·戊唑醇在懷遠縣、宿州市、臨泉縣、鳳臺縣推廣應用的實踐證明,英欣是小麥赤霉病等病害防治的超高效藥劑,在小麥赤霉病、銹病、白粉病等病害防治效果、提質增產及降毒素作用上,其應用價值已充分顯著.....
英欣---40%丙硫菌唑.戊唑醇
劑型:懸浮劑 SC
登記作物:小麥白粉病/赤霉病/銹病
規格: 10g/40g/100g/400g/1000g
英欣的優勢
一、丙硫菌唑其作用機理是抑制真菌前體羊毛甾醇14位脫甲基化作用而起效,具有殺菌廣譜,保護、治療和鏟除的作用。 丙硫菌唑引入硫酮結構,與麥角甾醇合成酶結合。
二、戊唑醇是第五代三唑類殺菌劑,通過抑制病原真菌麥角甾醇的合成殺滅病菌。丙硫菌唑與戊唑醇復配,可有效減緩病害抗性的發生,不僅對真菌病害有優異的防治效果,同時可兼治土傳病害。
三、施藥后,藥液能從著藥點快速傳導到作物的各個組織,并能在植株內長期貯存,避免病菌侵入。
四、 丙硫菌唑的另一特性是保綠增產,提高作物的葉綠素含量,提升作物光合作用和運轉效率的能力,對功能葉的衰老有很好的延緩作用。
小麥赤霉病以及白粉病、銹病是小麥生產中的三大病害,這些病害一旦發生,可引起小麥大幅減產,甚至顆粒無收。尤其是小麥赤霉病發生后,嘔吐毒素(DON)顯著提高,嚴重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。
英欣在大田上的應用技術——小麥
分蘗至拔節前:是防治小麥紋枯病、赤霉病、莖基腐病以及壯苗、增產的關鍵時期,建議使用英欣40g/畝噴霧。
孕穗期至灌漿前,是赤霉病、白粉病、銹病的高發期,建議使用英欣40g/畝噴霧,如病害發生嚴重,可適當加大用量。
濟南中科綠色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魯ICP備20015668號 戰略合作:共贏傳媒